毋惑怀玉不自知。

毋惑怀玉不自知。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毋惑怀玉不自知。

毋 wú《國語辭典》毋 [ wú ]副不。表示否定的意思。《韩非子·说林下》:「以我为君子也,君子安可毋敬也?」《史记·卷七八·春申君传》:「世有毋望之福,又有毋望之祸。」不要、莫。表示禁止或劝诫的意思。如:「毋忘在莒」。《论语·子罕》:「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礼记·曲礼上》:「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动没有。《墨子·非命上》:「言而毋仪,譬如运钧之上而立朝夕者也。」《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身自持筑臿,胫毋毛。」通「无」。名姓。如晋代有毋雅。二一四部首之一。惑 huò《國語辭典》惑 [ huò ]动迷乱、欺骗。如:「蛊惑」、「诱惑」、「妖言惑众」。《三国志·卷八·魏书·张鲁传》:「造作道书以惑百姓,从受道者出五斗米,故世号米贼。」奇怪、怀疑。如:「疑惑」。《论语·为政》:「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太平广记·卷四八八·莺莺传》:「求之,则终不复鼓矣,以是愈惑之。」名疑难。唐·韩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怀玉(懷玉)huái yù(1).谓怀抱仁德。《老子》:“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南朝 梁 萧统 《〈陶渊明集〉序》:“或怀玉而謁帝,或披裘而负薪。” 唐 骆宾王 《镂鸡子》诗:“谁知怀玉者,含响未吟晨。”(2).犹怀璧。 明 李东阳 《邯郸贾》诗:“ 长安 寳气横九州,贾儿身贵封为侯;匹夫怀玉尚不可,何怪贪儿死奇货。”参见“ 怀璧 ”。 ——《漢語大詞典》不 bù/fǒu《國語辭典》不 [ bù ]副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與「就」連用,表示有所選擇的意思。如:「晚上回到家的消遣,不是看書,就是聽音樂。」助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醫生,請問他的身體狀況好不?」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齣戲好不精彩!」、「誤會澄清了,心情好不輕鬆!」置於句中,用來調整音節,沒有特殊含義。《詩經·小雅·車攻》:「徒御不驚,大庖不盈。」漢·毛亨·傳:「不驚,驚也;不盈,盈也。」《楚辭·宋玉·招魂》:「被文服 纖,麗而不奇些。」漢·王逸·注:「不奇,奇也。」(「不」字在去聲字之前,變讀為陽平。)​不 [ fōu ]名姓。如晉朝有不準。不 [ fǒu ]助表示否定。《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傳》:「上問曰:『道軍所來,聞鼂錯死,吳楚罷不?』」同「否 」。表示疑問、未定。晉·陶淵明〈遊斜川〉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唐·李白〈秋浦歌〉一七首之一:「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同「否 」。不 [ fū ]名花萼上的蒂。《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自知 zì zhī(1).认识自己;自己明了。《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汉书·贡禹传》:“然非自知奢僭也,犹 鲁昭公 曰:‘吾何僭矣。’”《三国志·吴志·周瑜传》:“孤於 公瑾 ,义犹二君,乐 胤 成就,岂有已哉?迫 胤 罪恶,未宜便还,且欲苦之,使自知耳。” 明 宗臣 《报刘一丈书》:“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至於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论讽刺》:“人也并不全不自知其丑,然而他不愿意改正,只希望随时消掉,不留痕迹,剩下的单是美点。”(2).自然知晓。《汉书·董仲舒传》:“臣闻良玉不瑑,资质润美,不待刻瑑,此亡异 达巷 党人不学而自知也。” 汉 王充 《论衡·实知》:“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 相关推荐

和平精英怎么玩的新手教程
pc365buy

和平精英怎么玩的新手教程

📅 10-14 👀 1083
为什么QQ换不了头像?解决方案与步骤分享
(0755) 3656 3788

为什么QQ换不了头像?解决方案与步骤分享

📅 07-15 👀 4259
曾严禁女性上岛的“男人岛” 如今被女游客都占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