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花开月正圆》买卖棉花 织洋布 女首富周莹商战以何制胜?

《那年花开月正圆》买卖棉花 织洋布 女首富周莹商战以何制胜?

十几年前,吴家一批货缺药材,周莹出主意用杜鹃花叶子替代血竭,不仅不减药性,还能降低成本。但是吴家大当家吴文蔚大发雷霆,说自己是“三硬商人”,人硬、货硬、脾气硬,并且质问周莹:你知道我们吴家是怎么发家的吗?周莹小声回答:卖货。吴老爷指着墙壁上的两个字:“诚、信。”

周莹出主意用杜鹃花叶子代替血竭,虽然药效不减没错,但于客户却是欺骗,这样做对吴家的品牌长远发展损伤很大。对于当今诚信缺失的商业环境,不也是一种很好的启发吗?

员工持股计划

现在大伙儿普遍对企业的员工持股计划并不陌生了,尤其是在近年的国企混改中,"员工持股"还成了一场重头戏。不过《那年花开月正圆》告诉我们,早在清末周莹就已经开始试水员工持股了,还进行得十分顺利。

吴家当家少奶奶倾尽家产筹建陕西机器织布局,没想到却被失业的土布织布工人搞砸了,二十万两白银赔了个精光。吃瓜群众纷纷以为吴家这下气数已尽,可没想到周莹竟然在背水一战的情况下提出了类似于“员工持股计划”的办法,众筹集资重开机器织布局。

她把吴家东院所有的产业都拿出来对内募股集资,物件也可以抵押成资金来进行认购,把伙计、丫鬟、小厮都拉入伙。众人拾柴火焰高,周莹就这样光速筹到了十万两银子,解了购买机器设备的燃眉之急。

好处就是提高了大伙儿的工作积极性。将企业的利益和员工自身利益紧密挂钩,说白了卖力干活就是给自己赚钱,这么"一石多鸟"的办法也是很精妙了。

超前的融资意识和手段

周莹发现自营织布作坊自产自销利润更高,但东院自身又还不具备足够的启动资金,于是她开始寻找合伙人。既然东院有棉花、中院有纺织工场、西院有土布坊,那何不合作共赢?就这样,陕西规模最大的吴氏布业应运而生,出产的首批土布就赚了十万两白银。

如果说到这里周莹还是在"内部"集资,后面在沈星移的介绍下接触了银行渠道,进而向后者贷款七十万两白银来购买2000包生丝完成生意的操作,就更是把融资的触手伸向了"外部"。

犹记得"大管家"王世均问周莹"我们哪有这么多现银"时,周的回答:"我们没有,银行有啊!"可以说非常有超前意识。

玩得一手好对冲

最后来说说周莹对大反派杜明礼的这场"对冲基金狙击战"。

在杜明礼的挑唆下,沈家与胡家不论在商场和人情上都与吴家势不两立。而吴家东院的生意在周莹的经营下日渐红火,最新的泾阳布厂甚至已经赶超了陕西机器织布局。沈四海经营的钱庄正是头寸紧张之时,偏偏杜明礼又要求沈家拿出一百万两银子来弥补陕西机器织布局的惨淡。怎么办?发贴票缓解。

所谓贴票,是中国近代钱庄发行的一种凭证。举个例子就是,以现金98元存入,可以拿到庄票一张,半月后可收现金百元,有点儿类似今天的定期存款。不过对于亏损严重的沈家来说,发行贴票不过是一种拆东墙补西墙的权宜之计,而这就是对家出手的最佳时机了。

周莹立即匿名将大笔银子存入日昌和,使得本来为资金发愁的沈家一下放松了警惕,像饮鸩止渴一般已经顾不上往后的周转。周莹还派出了另一位商人,以和沈四海做生丝生意为由让后者拿出大量现银,这个时候沈家票号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兑换出贴票了。

而后周莹立即出手,令手下在三地同时将日昌和的存款全部取出,昔日繁荣的钱庄一下山穷水尽,甚至不得不挂牌歇业。而随着日昌和的贴票暂缓兑换,市场上立刻有人低价卖出,倒闭谣言也不断被放出,更是使得曾经的客商上门挤兑。这个时候就显示出知识和意识的力量。杜明礼和沈家就是吃了缺乏基本商业常识的亏,几个来回就被周莹打趴下了。(理财不二牛、花溪小说、中国纱线网)

下方查看历史文章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相关推荐

奇迹暖暖春天在哪里高分搭配
(0755) 3656 3788

奇迹暖暖春天在哪里高分搭配

📅 06-29 👀 2774
陈冠希道歉全文(中译版本)
(0755) 3656 3788

陈冠希道歉全文(中译版本)

📅 09-15 👀 1805
《百一诗(节选)·[魏]应璩》原文与赏析